今天是: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专题 > 健康扶贫 > 省外动态

省外动态

青海:小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 民和县是如何做到的?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6-27
  • 字体:

  民和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总人口43.6万人。就是这样一个偏远的农牧县,让3家县级医院“统领”了全县29个乡镇卫生院、463个村卫生室。通过医联体建设,留住了患者的心,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8%。

  推进远程会诊和集中检验
  巴州中心卫生院拥有民和县唯一的DR动态影像设备。放射技师刘元春每天通过PACS远程会诊系统,把造影图像分类上传到省第五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由两级医院专家进行诊断。
  元春说,专家的诊断结果每天下午就能回传过来,卫生院根据诊断结果,分级转诊治疗,实现了医共体内影像信息共享,减少了患者检查诊断的过程与环节。
  今年1-5月底,巴州中心卫生院向县中医院上传病历124份,向省第五人民医院上传30份,全部得到诊断治疗。
  巴州中心卫生院院长李万峰说,除了方便群众就医外,通过平台,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血液等检验标本分析,对于大部分卫生院来说,工作难度和成本非常大,有时抽取两三份血样,也得耗费20人份的试剂。为此,民和县在医共体内全面实行统一送检,血液等标本集中在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检验。
  民和县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英桂说,检验结果上传到数据平台后,县、乡医疗机构对检验结果共享和互认,这样做,一是提高了检验准确率和效率,二是节省了乡镇卫生院人员、设备等成本,三是方便了转诊患者。
  中医适宜技术受群众青睐
  总堡乡卫生院中医馆于2017年10月建成。该馆针灸、理疗、刮痧、熏蒸等诊疗室分别开来,传统康复中心对颈、肩、腰、腿疼采用无药物治疗。
  卫生院院长赵永福说,2017年之前,全院中医诊疗收入仅为几千元,2017年下半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治疗收入就达到15万元,2018年上半年,收入已经达到16万元。
  总堡乡卫生院将下属11个村卫生室的村医轮流在中医馆进行培训,每个村医每周在中医馆学习上班两天,村医的中医技术得到全面提升。
  按照“先提供、后提升”的原则,民和县以乡镇卫生院特色建设为突破口,集中打造了巴州、马场垣、总堡等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目前,全县17个中医馆全面建成使用,100%的乡镇卫生院、80%以上的村卫生室均能为患者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减轻下转病人负担
  今年48岁的杨宇东,因患有慢性肾炎,长期做透析治疗。自2014年11月患病后,在省级医院先后花去透析治疗费用12万元,家庭背负沉重债务。一年后,杨宇东通过双向转诊,下转到民和县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治疗。
  杨宇东说,目前,他每年的透析治疗费用在两万元左右,除了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二次救助等多渠道报销外,县上还对贫困人口有人均112元的“健康保”,整个报销和补助后,个人自付部分一年在2000元左右。
  民和县医院院长潘亮云说,目前,从省级医院下转到县医院的贫困透析病人有21名,医院的报销比例要求个人自付控制在总费用10%以内。
  总堡乡台尔哇村42岁的哈尕林,40天前突发脑溢血送往县中医院,经历了4天4夜的昏迷和抢救,病情得以控制。她的丈夫说,从县中医院下转到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一方面治疗费用大大减少了,另一方面他也能同时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截至2018年5月底,民和县级医院上转患者1193名,乡镇卫生院上转到县级医院患者1232名,县级医院下转到乡镇卫生院患者1870名,县域内就诊率达92.8%。
  梯级帮扶提高服务能力
  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主任刘延青是民和县中医院对口帮扶医疗专家,每两个月赴民和县中医院坐诊和集中手术一次,每次手术30例。县中医院院长白海东说,像刘延青这样的专家,在北京需挂号排队治疗,而且病人要费尽周折。
  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生田伟锋是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2017年7月,作为省级医疗帮扶专家,来到巴州中心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组建中医馆。中医馆建立不到1年,接诊就达到了4620人次,医院收入提高了60%。目前,中医馆备有中医药饮片和颗粒品种400多种,床位20张,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10多种。
  民和县卫生计生局局长鄂福涛说,除了国家和省上的专家帮扶外,县级医院专家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开展临床会诊、病案讨论、协助手术和业务指导。梯级医疗帮扶,一方面提高了基层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服务可及性。
  2017年医共体建设以来,县级医疗专家到卫生院定期坐诊1676次,诊疗患者6851人次。(来源:青海卫生与健康2018年6月25日)